技术文章

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

光质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

  光是由波长范围很广的电磁波组成的,主要波长范围是150~4000纳米(nm),其中人眼可见光的波长在380~760纳米之间,可见光谱中根据波长的不同又可分为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颜色的光。波长小于380纳米的是紫外光,波长大于760纳米的是红外光,红外光和紫外光都是不可见光。在全部太阳辐射中,红外光约占50~60%,紫外光约占1%,其余的是可见光部分。由于波长越长,增热效应越大,所以红外光可以产生大量的热,地表热量基本上就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。紫外光对生物和人有杀伤和致癌作用,但它在穿过大气层时,波长短于290纳米的部分将被臭氧层中的臭氧吸收,只有波长在290~380纳米之间的紫外光才能到达地球表面。在高山和高原地区,紫外光的作用比较强烈。可见光具有最大的生态学意义,因为只有可见光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所利用并转化为化学能。植物的叶绿素是绿色的,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,所以在可见光谱中,波长为760~620纳米的红光和波长为490~435纳米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为重要。

  光质(光谱成分)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短波光随纬度增加而减少,随海拔升高而增加。在时间变化上,冬季长波光增多,夏季短波光增多;一天之内中午短波光较多,早晚长波光较多。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,植物叶片对日光的吸收、反射和透射的程度直接与波长有关。当日光穿透森林生态系统时,大部分能量被树冠层截留,到达下木层的日光不仅强度大大减弱,而且红光和蓝光也所剩不多,所以生活在那里的植物必须对低辐射能环境有较好的适应。

  光以同样的强度照射到水体表面和陆地表面。在陆地上,大部分光都能被植物的叶子吸收或反射掉,但在水体中,水对光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,这种情况大大限制着海洋透光带的深度。在纯海水中,10米深处的光强度只有海洋表面光强度的50%,而在100米深处,光强度则衰减到只及海洋表面光强度的7%(均指可见光部分)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波长的光被海水吸收的程度是不一样的。红外光仅在几米深处就会被完全吸收,而紫和蓝色等的短波光则很容易被水分子散射,因而也不能潜入到很深的海水中。由于水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,结果在较深的水层中只有绿光占有较大优势(图2-14)。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的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适应性。分布在海水表层的植物,如绿藻海白菜(Ulva)所含有的色素与陆生植物所含有的色素很相似,它们主要是吸收蓝、红光,但是,分布在深水中的红藻紫菜(Porphyra)则另有一些色素能使它在光合作用中较有效地利用绿光。

  能够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光虽然很少,但在高山地带紫外光的生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。由于紫外光的作用抑制了植物茎的伸长,所以很多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莲座状叶丛。高山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不利于植物克服高山障碍进行散布,因此它是决定很多植物分布的一种因素。光质对于动物的分布和器官功能的影响目前还不十分清楚,但色觉在不同动物类群中的分布却很有趣。在节肢动物、鱼类、鸟类和哺乳动物中,有些种类色觉很发达,另一些种类则完全没有色觉。在哺乳动物中,只有灵长类动物才具有发达的色觉。

 

发布日期:2008-6-14 【返回】

咨询电话:021-64515095 64515602 64515630 64822921 64833361 传真:021-64086484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常见问题 | 安全交易 | 购买流程 | 如何付款 |沪ICP备05003613号 ©2008.All rights reserved.